2018年又是六月立秋,农村老人常说“早收晚不收”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?
推荐语:aJad珍惜每一天回答了2018年又是六月立秋,农村老人常说“早收晚不收”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?,谢谢邀请,这只不过是农村农民流传的一句话,农民耕种,秋收,是否丰收全在老天。
谢谢邀请,这只不过是农村农民流传的一句话,农民耕种,秋收,是否丰收全在老天。
其他网友观点今年又是六月立秋,农村老人常说“早收晚不收”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?偏听则暗兼听则明。农村老人的说法不一定全对,早立秋和晚立秋对农作物影响是不小,但农业生产现在还按照以前的农谚安排的话,有些作茧自缚故步自封了。不太靠谱。这句话的意思我懂,就是说立秋早的年份,秋作物产量不行。晚立秋的话还是大丰收的。另一层意思我也懂,夏季作物播种早的,有收成,播种晚的就没收成了。没啥科学道理,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。如果农谚全部靠谱,农民应该是十种不收的,但可能吗?时移世易,随着时间的推移。农谚和现在的农作物生长发育周期和规律都不一样了。古代积累下来的天文气象和耕作技术很多已经落伍和被淘汰,农民种地再也不能遵守以前传统经验了。露地栽培和大棚反季节栽培就是很好的案例。如果一直按照农历和农谚决定自己的生产安排,就有很大的问题。今年立秋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六,很快就要到来,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那么按照这句老话,今年的秋作物又不行了吗?去年也是早立秋。华北地区的农作物收成还不错,但是雨水太多,才会有造成农民颗粒不收。这个是自然水涝灾,就算早播种几天也于事无补。那么如果农谚全靠谱的话,为什么不能预见去年收秋会一直下暴雨呢?为什么农谚指导时令了呢?天灾还是人祸?农事,和农时是有关系,但不是决定因素。六月立秋,两头不收。七月立秋,早晚都收。看来农谚很多有自相矛盾的地方,经不起验证和推敲。另外我想说的是,立秋不代表天气会很快转冷。农作物需要的光照在立秋以后还是可以供给光合物累积的,能够完成夏播农作物的营养物质转化,达到籽粒饱满丰收的目的的。农民该担心的重点不是立秋的早晚,而是在收获的时间,别发生不利的天气变化。其实农民最痛恨的是收秋的时候下雨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